高佩璇:講好滿文檔案中的「中國故事」

發佈日期:2025-03-06 閱讀: 目錄:參政議政

圖:高佩璇主席于北京人民大會堂

高佩璇主席在北京參加兩會期間,就「滿族文化研究」問題,在《紫荊》雜誌上發表專稿(《紫荊》雜誌2025年3月號):

我國現存300多萬卷滿文檔案,主要收藏於北京、遼寧、黑龍江、內蒙古等地。加強研究並開發利用滿文檔案,對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發展冷門絕學的重要指示,及推進清史研究與滿文文獻研究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滿文檔案開發研究問題重重。傳統上我國歷史研究以漢文史料為基礎,滿文檔案研究長期被視為「冷門絕學」。研究經費主要依賴國家社科基金等,難以滿足滿學清史研究的史料需求,直接影響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的構建。滿文檔案整理研究專業人才稀缺,高校滿語文教育規模小、招生少且缺乏連續性,難以滿足研究需求。滿文檔案整理研究工作資訊化程度低,多數保管單位僅開展圖像數位化,距智能化及滿語大模型研究尚有差距。此外,對涉及清代疆域問題的滿文檔案,多視角專題研究開展不足,未能深入挖掘其在清代外交研究及邊疆文化研究建設中的應有價值。鑒於以上情況,本人建議:把滿學與清史研究列為新時代中國民族工作的重要內容,制定專項戰略規劃,加強頂層設計。在資金、科研專案立項等給予政策傾斜,改善研究條件,強化研究隊伍,推出標誌性研究成果,推動其服務國家大局。重點扶持中國人民大學、黑龍江大學等滿學與清史研究強校的人才培養,打破學科壁壘,培養清史與滿語兼長的專門人才,將學術研究與服務國家緊密結合。同時,有效開展滿文檔案等清代少數民族文字檔案資料的多視角專題研究,加強清代滿文、蒙古文等多文種檔案在滿學與清史研究中的利用程度,深入挖掘其在清代外交及邊疆文化研究建設中的價值,講好滿文檔案中的「中國故事」,有力回擊「新清史」對歷史的扭曲。